浙江衢州:灯火映商心,服务暖企途
“当整座城市的灯光为企业点亮,这份尊崇让我们更有底气扎根衢州、冲刺新目标!”日前,当衢州市文化艺术中心、高铁站、高速路口等200余处公共视屏同步亮起祝贺字幕,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的喜讯随灯光传遍全城。这场第九期“企业亮灯日”活动,正是衢州以“机制+情感+平台”三维赋能民营经济的生动注脚。
从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贯彻落实,到浙江优化营商环境“18条”硬核护航,衢州精准承接上级部署,将工商联“进企业、解难题、送政策、促发展”活动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基层实践,探索出一条“诉求闭环响应、情感价值共鸣、生态协同共生”的民营经济培育之路,助力民营经济在衢州健康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。
机制破题:“企呼我应”构建诉求直达快办闭环
“30秒!AI专员就理清了我们能享受的初创企业政策,太高效了!”11月3日,浙江衢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顾先生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体验“企呼我应”平台升级版后赞不绝口。这一高效场景的背后,是衢州打造的涉企服务“王”字形体系横向整合政府、社会、市场三侧资源,纵向贯通市县乡“1+7+17”三级服务网络,16个线上线下渠道实现企业诉求“一个口子进、一个口子出”。
作为全省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机制改革试点,衢州以制度为纲,出台两项规范性文件,将“企呼我应”从“应急之举”变为“长效之策”。为了给企业构建诉求直达快办机制,衢州市委统战部、市工商联在前期调研基础上,推动市委、市政府出台《关于深化完善民营企业诉求直达快办机制的实施意见》和《关于建立衢州市“企呼我应”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机制的实施方案》等规范性文件,力促建成“企呼我应”线上服务平台。
平台运行以来,累计归集涉企问题4.5万余个,解决率和企业满意率均超99%,推动信用修复、企业上市信息核查等228项机制完善,其中多项经验获全国推广、列入国办典型案例,更成为省级模板在全省复制。
“大到源水对接保障生产,小到园区‘小黄车’方便出行,难题再小也有人管。”浙江东鹏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厂长占行锋的感慨,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。从东港环保热电跨地域管道修复的“硬骨头”,到迎隆专用车辆项目快速立项的“加速度”,“企呼我应”用实打实的成效,让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、事事有回音。
“企呼我应”改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,“企呼我应”的创新实践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典型案例。目前,平台已作为浙江省省级模板在全省推广。
情感聚气:“企业亮灯日”厚植崇商安商文化
“2023年7月27日,衢州首次以城市名义点亮灯火,致敬恒达新材的发展里程碑。”市工商联的负责同志对第一次的“亮灯日”记忆犹新,当年市委统战部与市工商联携手创新设立“企业亮灯日”,在本地企业取得重大突破时,于市行政中心、机场、高铁站及城市地标等处点亮企业成就,公开“喝彩”,此举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亲商、重商、安商的浓厚氛围。
如今,“企业亮灯日”已成为衢州彰显温度的营商品牌,迄今已为一道新能、中巨芯、志高机械等9家企业举行仪式:从吉利衢州“三电”百亿项目投产,到华友衢州产业园营收突破四百亿元,从龙头企业上市到成长型中小企业晋级,灯光所及之处,是对企业全成长周期的尊崇与激励。
这份情感赋能不止于亮灯仪式。市领导化身“首席服务员”,挂联六大主导产业链与重点企业、商会,常态化走访纾困;34个产业网格织密服务网络,按“行业归类、区域相近”原则实现248家企业精准对接。文化浸润与制度保障相辅相成,让崇商安商成为衢州最鲜明的城市气质。
数据见证成效:2023年底全市规上企业1446家,到今年上半年增至1526家;五年来衢州新增上市公司16家,总数达到22家,数量和市值分别达到“十三五”末的3.67倍和3.84倍,增量稳居四省九地市首位,率先实现县域、交易所、板块、重点产业链“四个全覆盖”,民营经营主体活力持续迸发。
平台赋能:从“单点解困”到“生态共荣”的升维跨越
“农田线路杂乱影响无人机作业,反映后不到一个月就完成规整!”浙江红专粮油有限公司的难题解决,正是衢州“亲清半月谈”平台效能的缩影。这项创新机制推行“企业点单、领导派单、单位接单、企业评单”模式,42期活动累计推动解决734个重点企业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办结率100%、满意率99.3%。
从“亲清半月谈”聚焦头部企业,到中小微企业政企恳谈会兜底普惠,衢州构建起无死角的政企互动体系,6个县(市、区)更衍生出亲清茶叙、钱江“源亲清半月谈”等特色平台,34场活动让不同规模经营主体都能“发声有渠道、诉求有回应”。
市工商联经济服务部的徐振文介绍说,衢州还开创从“解决单个企业问题”升维至“运营整个产业生态”,通过搭建高能级的产业协同平台,引导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高效配置,积极推动企业间在技术共享、产能协作、供应链整合等关键环节开展深度合作,有效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与优势互补。
服务不止于解困,更在于构建产业生态。衢州承办民营经济“两新”深度融合交流会、“华商衢道”等活动,与杭甬绍三地签署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,落地6项协作项目;依托商会推动133个衢商回归项目签约,总投资超960亿元。同时,“南孔儒商大讲堂”“商学院”培育人才210余人,“青蓝接力赛”“海外研修班”为新生代企业家赋能,从资源整合到人才储备,市工商联更整合全国296家衢州商会资源,精准构建起1.2万名高层次人才坐标网络,衢州正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长远根基。
从机制闭环到情感共鸣,从单点服务到生态共建,衢州以“有礼之城”的温度与担当,将营商环境打造成核心竞争力。当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,当城市尊崇转化为创新活力,衢州民营经济正以蓬勃态势,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。
相关链接
微信公众号
思想引领
参政议政
经济服务
国际合作
法律服务
社会服务
组织建设
中国特色商会组织
民营经济动态
民营经济视点
企业家谈
民企风采
直属商会
四好商会
商会党建
商会服务

